日前,不乱微信群里出现“京东集团为回馈社会全民派发购物津贴”的点击大亏链接,后经各方核实,微信证实该链接系传播虚假内容。红包对于类似的假别“假红包”,人们要提高警惕。利吃
记者从微信团队了解到,不乱诈骗嫌疑人会把“假红包”链接的点击大亏封面,包装成各种容易让人上当的微信形式,如一条逼真的红包语音消息、邀请加群提示、假别“我已经领到了”等,利吃以各种正规名目吸引用户点击,不乱并伪造页面内容,点击大亏诱导用户再次转发。微信由于“假红包”通过微信的好友关系链传播,容易让用户降低警惕性。用户收到由好友转发的“假红包”链接,出于对好友的信任,容易点击而上当。
点击虚假红包链接存在哪些风险?北京朝阳区法院刑事审判庭法官助理肖圣雷提示,主要包括:个人信息泄露风险,木马程序风险,手机权限开放风险,财产损失风险。
“正常的红包点击即可领取,但是虚假的红包链接以红包的‘外表’并结合热点吸引用户点击。一旦点击后,要求用户填写个人的身份信息、银行账户信息等,存在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嫌疑。”肖圣雷说,部分不法分子以红包吸引用户点击,在链接中诱使用户下载木马程序,在用户手机中植入木马病毒,进而控制手机中的相关功能,实现其他非法目的。此外,用户在点击虚假微信红包链接过程中,可能被要求开放手机的存储、定位等权限,不法分子从而非法获取相关信息。
肖圣雷分析,不法分子通常利用虚假微信链接骗取钱财。在虚假链接中,通过收集信息、模拟正常支付、提现等手续,诱导用户在虚假页面中输入支付密码,同时在后台非法获取支付密码,并最终利用支付密码获取用户在微信或者银行卡中的财产。
法官建议,防范虚假红包链接对自身造成的风险,首先应当提高防范意识,形成对微信红包的正确认识,杜绝占便宜的心理。遇到好友发送的可疑红包链接,需要从好友发送红包的合理性上充分分析其真实性。
其次,要提高辨别能力,要求用户输入信息、下载程序或者完成其他与正常领取红包不一致的操作,通常是虚假红包,应注意分辨。
再次,注重个人信息保护,对涉及个人自身利益的信息,如身份证号码、银行卡信息、支付密码等,不在可疑链接中随意输入,避免信息泄露。要谨慎对待可疑链接申请获取的权限,避免链接利用权限收集信息。
最后,如遇财产损失及时止损,可向微信平台、银行等及时申请停止支付,并向公安机关报案,协助公安机关收集证据。
微信团队表示,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一经发现会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微信平台协议作出相应处理,欢迎用户通过投诉举报提供相关线索,核实后会进行处理。
责任编辑:24中国消费者报福州讯记者张文章)10月1日,福建省漳州地理标志产品体验馆正式开馆。该体验馆位于漳州古城内,是漳州市文旅康养集团与漳龙集团在漳州市市场监管局指导下打造的漳州地理标志产品展示推广和体验销售的 ...
中国消费者报南京讯“我们想把自己生产的地方特色糕点通过商超售卖,扩大销量,但超市要求糕点包装上要有商品条码,多亏市场监管部门上门指导,通过手机就能直接操作完成。”近日,江苏省溧阳市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在 ...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刘浩)6月26日,记者从上海市市场监管局获悉,日前,该局会同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教委、上海市消保委等部门,针对婚介服务、家庭装饰等领域,联合推广10个消费合同示范文本。合同增加设置 ...
中国消费者报南京讯近日,江苏常州的消费者高先生在网购时购买了一款标称为“好太太”品牌的晾衣架,收货后却发现该晾衣架并非好太太品牌产品,遂向商家提出退货退款以及三倍赔偿的诉求,商家售后人员未予理睬。高先 ...
中国消费者报济南讯记者尹训银)2024年高考将至,为给考生营造安全、有序的考试环境,6月5日,山东省宁阳县市场监管局多管齐下,全面排查风险隐患,为高考保驾护航。紧扣关键节点,发布预警提示。在高考即将来 ...
6月25日至26日,江西省消保委在南昌举办全省市场监管12315业务培训班,邀请来自市场监管总局法规司、中国社科院大学、南昌大学、江西省政务服务中心、安徽省市场监管局的专家学者,就《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 ...